您当前的位置:企业聚焦 >  >> 正文
【天天时快讯】南京 126 项任务优化营商环境,让“南京话”讲得更好、“南京牌”擦得更亮

时间:2023-03-21 17:15:41    来源:现代快报+

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土壤。日前,南京市出台了《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3 月 21 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解读了《实施意见》,并介绍了相关重点工作举措。


(资料图)

会上,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田峥嵘介绍,《实施意见》是以 " 市委一号文 " 的形式出台,是近年来南京出台的第五份营商环境政策,《实施意见》包含 18 条措施,在附件中将其细化为 126 项任务,每项任务均有具体内容以及牵头责任单位,充分体现了南京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也向全社会释放了强烈的信号,即南京致力于为经营主体创造最好的发展机会,努力打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一流营商环境。

四大特点,包括着眼企业所盼消除堵点体现精准性

据介绍,《实施意见》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着眼对标一流争当示范,体现引领性 。 《实施意见》深入学习各项政策要求,同时结合实际推动更多的 " 南京首创 " 探索扩面、提质增效,让 " 南京话 " 讲得更好、" 南京牌 " 擦得更亮。学习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创新突破,努力推动南京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提升。

着眼五化联动全面发力,体现系统性 。《实施意见》聚焦集聚高端化资源、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法治化建设、拓展国际化场景、加强制度化保障五个方面,提出十八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着力提升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显著增强南京对全省协调发展的带动力、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力、国际资源要素链接力。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实施意见》的首项举措是 " 全力集聚高端化资源,全面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具体来说,聚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高端人才集聚、优化科技金融服务和强化应用场景打造,制定了 18 项工作任务,包括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负面清单、完善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推进机制、搭建创投对接平台、围绕重点领域打造应用场景等。致力于培育适合科技创新的一流生态,为高质量发展聚智蓄力。

着眼企业所盼消除堵点,体现精准性。坚持把 " 用户思维 " 理念贯穿《实施意见》制定全过程,体现 " 问题导向 " 和 " 结果导向 "。据田峥嵘介绍,文件起草前,通过开展市场调查、第三方评估、企业座谈调研等形式,收集经营主体发展中的痛点、淤点、堵点问题,并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缩短行政审批流程、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强化精准高效监管等企业集中所盼精准发力。

例如,《实施意见》的第二方面 " 全力深化市场化改革,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聚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缩短行政审批流程和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制定了 30 项工作任务,包括推进 " 一业一证 "" 一照多址 " 改革、试点产业用地储备制度、大力推行 " 拿地即开工 "" 桩基先行 "、严格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处罚行为等,全方位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综合成本。

着眼务实推进落地见效,体现可操作性。《实施意见》制定了 126 项工作任务,明确了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包括开展民营企业司法保护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动惠企政策 " 免申即享 " 等。

126 条任务如何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施意见》共有 18 条措施,附件中将其细分为 126 项具体工作。例如,在人才服务工作方面,市人社局及相关部门将作为牵头单位,做好相关国际(境外)职业资格比照认定工作,允许具有经国家认可的境外职业资格的专业人才在宁执业。在服务企业方面,由市政务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积极探索 " 一业一证 " 改革,全面开展企业跨区 " 一照多址 " 改革,免于办理分支机构设立。为向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市政务办、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工商联按各自职责负责建立政府部门与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商会常态化沟通平台,包括依托 12345" 一企来 " 企业服务热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渠道。

会上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改委)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表示将发挥好牵头作用,协同相关部门和板块,全力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具体包括:

发挥试点优势,提升竞争力抓住南京被列入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的契机,积极争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及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扩大赋能赋权、提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提供更多国家试点和开放政策支撑。

突出重点任务,提升执行力围绕《实施意见》尤其是 126 条工作任务,进一步突出 " 科技人才试点 "" 拿地即开工 "" 惠企政策直达 "" 跨部门联合监管 " 等重点工作任务,制定细则和实施方案,定期汇总评价并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以重点工作的有力开展,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

强化难点突破,提升创造力定期通报营商环境创新案例和不落实典型,做到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 " 双管齐下 "。在重大项目投资建设、科技创新、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领域开展评估试点,不断推动政策动态更新、优化升级。

化解焦点问题,提升凝聚力以经营主体的满意度、感受度作为第一衡量标准,深化 " 先解决问题再说 " 机制,依托 12345" 一企来 " 企业服务热线等渠道,常态化实施 " 服务企业 · 面对面 " 等活动,建立健全政企沟通互动机制。

关于营商环境,大家关心的问题答案在这里

会上,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建委、市检察院、市科技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了回答。

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引起了很多科创企业、科技人才的关注,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长陈为生在回答 " 南京如何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城市创新竞争力,让创新主体更有获得感 " 时表示,南京充分发挥全国唯一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优势和作用,着力推动科技创新 " 范式 " 转换,开展了许多改革探索,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其中,将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依托高校院所,鼓励科技人员持股参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运用市场化机制转化科技成果,市级 401 家新型研发机构,已孵化 3429 家科技企业,实现营收 158.86 亿元。联合南大、南工大、省产研院三家国家试点单位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共同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负面清单,形成更加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我市从体制机制上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级。

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实施人才举荐制,建立市场化综合评价体系,由院士、领军企业家、金融专家等组成举荐委员会直接推荐,大胆选用 " 非共识性人才 ",对被举荐人的年龄、学历、资历等一律不作要求,经提名的创新创业人才,可同等享受南京市相关人才服务政策。同时,赋予大院大所、创新平台、龙头企业等用人主体自主权,自主评定举荐人才,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实行高层次科技产业人才经济贡献的奖励政策,引入市场薪酬评价机制,对引才成效显著的创新型企业、对企业投入 " 高薪 " 请来的 " 高人 ",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和正向激励。政策实施 4 年来,1.6 万名人才获得科技贡献奖励近 3 亿元。

完善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体系。南京正在建设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立了 " 宁科贷 "" 科创投 "" 科创债 " 多元化市场化金融赋能机制,优化科创企业 " 全生命周期 " 的金融扶持政策,推动 " 科技—产业—金融 " 良性循环。2022 年,5 家科创主体探索发行 10 支创新创业类债券,总发行规模 53 亿元," 宁科贷 " 合作银行累计为全市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超过 400 亿元。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陈元虎,在回答今年在推进部门联合监管方面,如何通过部门联合 " 双随机、一公开 " 监管,减少多头检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时表示,2022 年,南京市 98% 的行政执法部门参与了部门联合抽查,共检查各类主体 2.74 万户,减少执法打扰近 3 万次。2023 年,将从三个方面进行细化深化:突出 " 扩面 "。进一步扩大联合抽查 " 朋友圈 ",实现市区两级行政执法部门全覆盖。按照 " 应联尽联 " 的原则,统筹制定全市部门联合 " 双随机、一公开 " 监管计划。推动各部门拓展联合抽查应用场景,做到 " 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突出 " 提效 "。以信用为导向提高联合抽查精准性。对信用好、风险低的企业 " 少打扰 " 甚至 " 不打扰 ",对信用差、风险高的企业 " 常关注 "" 多检查 ",为守法诚信企业打造宽松的经营环境,让违法失信企业处处受限。突出 " 减频 "。广泛运用 " 汇总取重 " 工作方法,最大限度避免多头重复检查,进一步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打扰。

现代快报 + 记者 冯茜

(编辑 陈海静)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