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传统节日的好彩头刚到,天津生物医药产业这条千亿级赛道传来的就都是好消息。
2月23日,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天津生产厂成品车间扩建项目奠基仪式在天津经开区举行,即将开工建设的成品车间及预填充注射笔生产线引进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1.8亿元。这是继2021年完成在津的第8次增资,引进3条新生产线并对仓库进行扩建,以及2022年第四季度投资约5亿元建设高架立体仓库项目之后,该公司在津发展进程中又一里程碑。
【资料图】
与此同时,位于静海区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一期项目的建设即将完工。而伴随“协和”而来的是,一家家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相关企业纷纷落地于此。截至目前,有近100家生物医药类企业注册在该合作示范区,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不仅如此,时间回溯,过去两年,天津生物医药产业捷报频传——
天津千亿医疗IPO——凯莱英正式挂牌港交所;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自主研发的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CRM197载体)美奈喜在河南郑州完成全国首针接种工作,该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吸入式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
赛诺医疗HT Supreme支架首次在爱尔兰成功完成商业植入,标志着中国原创高端药物支架正式布局全球市场;
瑞普生物成为动物疫苗领域唯一拥有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
协和干细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
……
还有,
京津冀特色 “细胞谷”试验区在滨海新区揭牌成立,将按照“一核、两区、多园”的产业空间布局,打造“细胞谷”专业化承接载体,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渤龙产业园、中新生态城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医药工程实验室落户泰达,作为专业化创新平台,实验室将在技术创新、资源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为京津冀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加强产业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
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大步狂奔。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天津打造“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点之一,也是“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的两“翼”之一,很显然,生物医药不但是国家战略中的一环,也是天津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赛道”。
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在天津来说,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基础。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上,位于天津的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天津市医药集团、天士力控股、红日药业、施维雅(天津)制药等企业榜上有名。早在2019年1月,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就已经成立,共有21位专家委员,其中两院院士10名、科研院所专家5名、企业家6名,9名专家来自外省市,涵盖产学研各领域。
此外,天津本地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海河产业基金连续出手,投资多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疫情防控期间,有生物医药项目在海河基金内部一天之内拍板,“当天开会,当天通过”,力度足够大,诚意足够满。
因此,天津医疗产业迅速崛起“出圈”并非意外和偶然。截至2021年末,天津市集聚了150余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搭建了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600亿元,经济效益水平在全市工业行业中名列前茅。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已建成门类完整的产业体系,在创新孵化、产业化、流通等价值链主要环节完成了布局,发展质量效益较高,增速稳定。
为了跑好生物医药赛道,天津在政策引领、平台搭建、研发生产、拓展融资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集中部署发力,做好全方位服务。
市工信局组织编制的《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出,自2021年起,未来4年,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预计将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总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届时,将聚集200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在基因、免疫、疫苗等细分领域形成一批隐形冠军。“‘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将建成涵盖研发、检验、临床、生产、物流、配送等全产业链,涉及仪器设备共享、技术转移转化、申报审评、检测监测等各个环节,多层次、多功能协同联动的产业生态圈。重点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将超过6%,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00家,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载体达到20家。聚集市级以上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3000人。”
责编 张小楠
检校 蒋赛赛
来源:天津日报、津云